十三陵3000余文物将重回地下
工人们正在修缮古建筑。京华时报记者范继文摄
今年年底,十三陵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时隔50多年将从地面上的“小平房”重回地下,搬入十三陵斥资3000多万修建的新地下文物库。
定陵地下宫殿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帝王陵寝,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打开的陵寝。从1956年起,定陵发掘出土了明神宗皇帝、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,由于条件所限白癜风新技术,这些稀世珍宝就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几排小平房里,历尽寒暑。
“普通房子里面不恒温恒湿,对文物造成很大的损坏。”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文物科主任胡汉生说,2012年,十三陵斥资3000多万修建了建筑面积2435平米的地下文物库。
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任雷涛介绍,新建文物库房内部配有先进的消防、安防和空调设备,能够达到安全保卫和恒湿、恒温的要求。与原文物库相比,新文物库存放空间翻了近4倍。
此外,新建文物库房对柜架完全进行了更新,并定制了合适的文物囊匣,保证文物个体存放安全稳固。
雷涛表示,新文物库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,今年年底将正式启用,3000余件文物将在年底前搬入地下新家。
修缮
大修白癜风新技术过后启动小修小补
据了解,十三陵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在清乾隆年间,当时对十三座陵寝都进行了修缮。民国二十四年时,国民政府只对长陵进行了修缮。新中国成立后,十三陵启动了第二次大规模修缮,截至2012年底,陆续对十三座陵寝进行了修缮。其中,比较集中时期在2002年到2012年,十年间修缮了6座未开放陵寝。
2013年,十三陵又启动了新一轮修缮,不过,据了解,此次修缮主要针对遗址保护,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的修缮。“主要是针对文物本体的局部修缮,包括正在修的大红门、神功圣德碑亭碑楼等。”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说。
花絮
村民记名全靠“顺口溜”
日前,记者走访了十三陵地区的一些村民,其白癜风新技术中许多村民都能在几秒钟内说出十三个陵的名字。对此,27岁的李先生称,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熟悉每个陵,而是小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口中听过一个“顺口溜”,念上几遍,十三个陵就记住了。
李先生介绍,十三个陵包括长陵、献陵、景陵、裕陵、茂陵、泰陵、康陵、永陵、昭陵、定陵、庆陵、德陵、思陵。如果直接背下来还是要费些心思,但是如果以每个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简称,重新排列,就能出来一个“顺口溜”:“德、永、景、长、献”、“庆、裕、茂、泰、康”“定、昭、思”。这样读上几遍,很快就记住了。
李先生说,他曾问过家里老人,这个“顺口溜”是怎么来的,老人们称,是从爷爷奶奶那里听说的。
揭秘
1.为何13个白癜风检查有哪些陵中只挖开了定陵?
定陵是唯一一座国家有计划发掘的陵寝。但是在计划之初,想发掘的并不是定陵,而是长陵,大批人马都驻扎在长陵。但因为对地宫的挖掘史无前例,又加上长陵的地宫比较大,所以考古学家们准备找个别的陵先试挖一下,积累一些经验。最后经历种种波折他们找到了万历皇帝的墓,也就是定陵。但正是因为经验的不足,在仓促地打开地宫的金刚门后,墓里面无数在低氧情况下存放数百年的精美珍贵的字画、丝绸等文物在突然遇到氧分子时迅速碳化,破坏严重。此后,国家再没有对地宫进行发掘。
2.金丝楠木大殿的彩画去哪了?
长陵陵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殿是国内保存最完整、历史最长的金丝楠木大殿。楠木大柱子都是整材的,中间的几根高达12米多,最粗的直径1.124米,生长上千年。明朝的时候,楠木柱上装饰有彩画,中间的柱子上镶嵌有金莲,其他柱子油着红漆。唐廷教调研宣汉城市规划工作
页:
[1]